分享
开启左侧

重庆城市规划第二部分

[复制链接]

重庆城市规划第二部分

发表于 2011-12-9 14:15:47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887 1 查看全部
    八、城市交通规划
   
(一)发展目标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加强各种交通方式的衔接,整合交通资源,以轨道、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地面快速公交为主体,交通换乘枢纽为依托,推行绿色交通、智能化交通,建成具有山城江城特色、与城市布局相协调、内外通达、安全便捷、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
   
(二)铁路
   
重庆铁路枢纽范围为北起襄渝线的磨心坡站,南到川黔线的小岚垭站,西达成渝线的铜罐驿站和遂渝线北碚北站,东至渝怀线的鱼嘴站。形成三个主客运站、一主一辅解编系统的枢纽系统。
   
规划沪汉渝蓉铁路客运专线(渝利线)及重庆北站货车外绕线、成渝城际铁路、渝万城际铁路、渝泸铁路,对襄渝铁路、川黔铁路、渝怀铁路、遂渝铁路进行扩能。规划预留重庆枢纽相关联络线,提高枢纽能力,实现客货分流。
   
(三)公路
   
都市区高速公路网基本骨架为两环十射
   
加快乡镇及农村道路建设。加强高速公路与都市区城市交通转运设施的建设。
   
(四)港口
   
主城港区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的主要口岸、长江上游物流中心的主要支撑,是以旅游客运和集装箱、汽车滚装、大宗散货等为主的枢纽港区。
   
规划朝天门作业区为水路旅游客运中心,新建广阳坝等旅游客运码头;规划佛耳岩等货运骨干作业区以及其它中小型货运作业区及码头;完善伏牛溪、朝阳河等危险品码头设施。
   
(五)机场
   
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用地远景按四条跑道进行控制。规划期内建设东航站区及相应的跑道系统。加强江北国际机场的用地控制和空域管理,积极推进与空港配套的集疏运交通设施建设,打造集民航、铁路、轨道、公交、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的空港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六)城市道路
   
以快速路网为骨架,主次干路为基础,建立功能明确、级配合理、相对完善的片区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布局越江桥梁和穿山隧道,在片区道路网络基础上构建都市区片区网格自由式的道路网系统。都市区快速道路总长约647千米,规划主次干路总长约2948千米
   
(七)越江通道及大型穿山隧道
   
现状及在建道路越江通道22座,规划新增道路越江通道共7座。嘉陵江上规划在双碑、红岩村、千厮门等地新建3座跨江大桥,长江上规划在白居寺、郭家沱、西彭、东水门等地新建4座跨江大桥。
   
现状及在建穿越中梁山、铜锣山的大型道路穿山隧道共9座,规划新增中梁山、铜锣山的大型道路穿山隧道3座。穿越中梁山的规划在双碑、陶家等地新建2座。穿越铜锣山的规划在慈母山或南山新建1座。
   
(八)步行交通
   
优化步行环境,保护和完善城市步行系统,结合电梯、扶梯、缆车等辅助交通方式,形成完善的步行系统。在商业中心区、车站码头、大型集散场所普及无障碍通行设计。沿城市道路每隔250300设置人行横道或过街通道。采用人行横道过街方式必须设置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标志及信号灯,道路宽度在六车道及以上的应在道路中央设置人行安全岛。
   
(九)公共交通
   
建立以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快速公交和普通公交为主体,其它公交方式为辅助,多种方式并存且有效衔接的公共客运交通系统。逐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改善居民出行结构,公交出行分担率近期达到35%,远期达到45%50%
   
规划轨道基本线网约364千米,呈一环六线布局形态。规划远景轨道线网约513千米,呈一环九线布局形态。加快轨道交通三号线建设,十一五期间启动轨道交通一、六号线,规划期内基本实现一环六线的轨道线网主骨架。城市中心、副中心和组团中心地区的轨道线路宜采用地下敷设方式。
   
利用西永至铜罐驿的铁路西铜便线、菜园坝至西彭的成渝铁路线等铁路线路开行城市客运列车,作为公共交通的补充。在城市新区或有条件的地区规划建设快速公交线网。
   
(十)交通换乘枢纽和停车
   
依托轨道交通车站,结合城市主要客流集散点、大型对外客运站、内环线及外环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城市交通换乘枢纽。在小什字、两路口、大坪、观音桥等地区布置一级交通换乘枢纽,在李家沱、建胜等地区布置二级交通换乘枢纽。
   
停车设施的规划与建设实行交通区域差别政策。渝中半岛地区停车供给适度从紧,其它地区停车供给基本满足。
   
九、其它市政基础设施
   
(一)供水
   
科学合理利用过境水资源和当地水资源。规划2020年,城市人均综合日用水量350500,供水普及率100%;郊区小城镇人均综合日用水量250350,供水普及率接近100%。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公用水厂。划定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提高城市用水效率,积极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开展生活小区、住宅节水和中水回用。
   
(二)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
   
污水必须达标排放。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2020年达到90%。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妥善处置污水厂污泥,规划设置6个污泥集中处置(理)中心。加快污水管网建设,逐步改造不合格的管网。雨水宜合理收集利用,就近排放。改造、完善城区雨水管网。
   
(三)电力
   
加强城市输配电网改造建设。规划预留特高压电网走廊,逐步建成500千伏电网,220千伏电网按负荷分片供电,规划扩建、新建一批220千伏变电站。110千伏电网逐步伸入负荷中心和城市密集区就近供电。
   
(四)燃气
   
优先发展民用气,鼓励汽车用气。优化燃气气源结构。加强城市供气与安全的保障。至2020年城市气化率达98%。加强气源及输送管网建设,都市区形成三个层次的燃气环网。加快调整和改造不合格的输配气管网,合理布置城市配气站。
   
(五)通信、邮政、广播电视
   
建成西部地区和长江上游的通信枢纽、信息中心。完善长途光缆干线传输网,建成现代化的邮政网络,加快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实现光纤干线联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8%,全面建成数字广播电视系统。合理布局各类无线电台、站,建立有良好电磁秩序的空域,保护重要的无线通信、广播设施的空域环境和场区。
   
(六)地下管线综合
   
合理规划和利用地下管线空间,地下管线应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建设。新区开发必须先行建设地下管网。城市道路、重点建设项目和居住区内的给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电力、通信、有线电视、路灯等各类管线均应实行地下埋设。管线的位置应按管线综合规划的要求确定,在有条件的重要道路及地区,应设置综合管线共同沟。各类通信线路应共用走廊。
   
(七)环卫设施
    2020
年,城市垃圾收集率基本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基本达到100%,资源化率达到80%。加强水面环境卫生管理,建设鸡冠石、悦来和江津等环卫专用码头。建设和完善社会车辆清洗场、环卫专用车辆服务维修基地、环卫监测和科研基地等配套设施。完善城市粪便处理系统,加强沼气池、化粪池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建设城市粪便集中处理场。
   
十、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与绿地系统建设
   
(一)目标
   
规划至2020年,工业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城市和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逐步得到修复,城市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初步建成生态型城市。
   
(二)景观生态功能规划
   
划定生态功能区,合理确定城市建设空间。建立森林生态屏障,设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和生态农业区,将长江、嘉陵江及其支流和湿地、山岭山脊等外围大片绿地与城区内的绿地、绿岛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型生态绿地系统。
    1
、生态控制区
   
规划设立静观-古路、统景、明月山、嘉陵江小三峡、北碚-西永、白市驿、两路、金鳌寺-云篆山、广阳岛和樵坪山等生态控制区。严格控制生态控制区内的城市建设活动,严格保护组团隔离绿带和山坡绿地。
    2
、生态廊道
   
都市区内山脊一级生态廊道包括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明月山等山体;都市区内山脊二级生态廊道包括龙王洞山、北部中央山脊线、渝中半岛中央山脊线、南部中央山脊线、桃子荡山等。水域一级生态廊道为长江、嘉陵江;水域二级生态廊道为御临河、五布河、梁滩河、一品河、黑水滩河、后河、花溪河。
   
(三)环境污染防治目标
   
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源头治理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原则。环境污染防治的目标是:2020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100%,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达到90%左右,规模化养殖场和集中式养殖小区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污水排放达标率达到80%;工业废气达标率达到95%,汽车尾气年检首检达标率达到98%,汽车尾气路检达标率达到90%,城市居民气化率达到99%。主次干道、窗口地区、繁华地区冲洗保洁面积达90%,机械化吸尘作业率达90%,内环以内道路使用改性沥青路面比例达85%;固体废物综合整治目标: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8%,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船舶垃圾集中处置率达100%
   
(四)城市绿地建设
   
按照城乡结合、大中小结合、点线面结合、多样性结合、发展与巩固相结合的原则,形成结构合理、布置均匀、方便市民生活、独具山城特色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至2010年,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规划至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40%;城市绿地率38%、绿化覆盖率42%、人均公园绿地15平方米、人均绿地35平方米
   
建设鸿恩寺公园、北部植物园、白居寺公园、二郎渝高公园、玉龙公园、双山公园等一批骨干公园和大量街头绿地及小游园。
   
十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主线,突出巴渝文化山水文化,协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建设的关系;抢救抗战陪都遗迹、保护红岩革命遗址,彰显重庆在我国近代史上的显著地位和突出作用;构建以文物保护单位,磁器口传统街区、湖广会馆传统街区、金刚碑老街等3处历史文化街区,龙兴镇、偏岩镇、丰盛镇、走马镇等4个历史文化名镇,歌乐山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红岩村历史文化保护片区等12处历史文化风貌片区,整体山水城市环境为基础的多重保护体系。
   
近期做好历史保护区、文保单位的保护工作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重点维护湖广会馆及磁器口传统街区的历史建筑,加强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抢救性维修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西部科学院旧址、黄山、南山历史地段内的文物建筑;保护红岩村、南泉、七星岗、林园、上清寺、解放东路、南山陪都遗址及南岸滨江等历史地段内的历史建筑。开展历史建筑全面普查、调查工作,确定保护名单并完成保护规划。

(十二)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在完善单一灾种抗防系统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健全现代化城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提高城市整体防灾抗毁和救助能力,确保城市安全,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完成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严格控制人为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初步建成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建立并逐步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基本完成危害严重的灾害点整治。

贯彻分区防护的原则,科学制定防洪标准。加强山洪防治。遵照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方针,加强排涝抗旱基础设施建设,采用工程与非工程相结合的措施确保城市防洪抗旱安全。

建立完善的地震监视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提高综合防御能力。

2020年,建成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立体网络式防灾救灾体系,建立以特勤消防站为首、标准消防站为主、小型消防站为辅的灭火救援系统。

按全国人防一类重点城市的要求,贯彻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全面提高城市整体防护能力,坚持统一规划、分片实施、远近结合、注重效益的原则,发挥人防工程的战备、社会、经济、环境效益。

(十三)地下空间利用与保护

进一步从立体空间上合理有序地组织城市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建立由地下交通设施、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市政设施以及地下商业设施等组成的城市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妥善处理好地下空间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要与其环境物理特征相适应,保护好地下历史遗产和考古文化遗址。

(十四)近期建设规划

1
、近期建设目标
积极构建以都市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至2010年,初步建成长江上游交通和通信枢纽,构建充满活力的现代产业集群,城乡协调发展与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庆中央商务区初具雏形,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初步完备,居住条件有较大改善,防灾减灾能力稳步提高,城市空间发展健康有序,初步形成开放和谐、高效集约、安全宜居、功能完善、特色突出的山水园林城市。

2
、近期建设重点地区
完善旧城区城市功能,更新旧城,有机疏散,调整优化城市结构,重点建设完善渝中半岛和两江四岸沿江地带,建设重庆中央商务区。在完善旧城区的基础上,近期城市拓展的主要方向为内环线以北,适当发展中梁山以西以及铜锣山以东地区。积极引导新拓展地区健康有序发展,大力推进北部新区建设,超前进行东西两大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培育西永、茶园两个城市副中心。

3
、近期重点生态建设与恢复地区
近期重点生态建设与恢复地区主要是缙云山、中梁山、铜锣山生态管制区包括组团隔离带、长江和嘉陵江及主城区污染严重的次级河流、郊区农村聚居区、城乡结合部、水源保护区、城市绿地等。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施绿色森林屏障工程,加强大气、水等环境污染防治,开展次级河流综合整治,防治水土流失。加大绿地系统建设力度,完善旧城区组团绿化隔离带,建成一批公园绿地和绿色通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

4
、公共服务设施
初步形成市(片区)、组团、街道(社区)三级文化设施网络和体育设施体系。重点建设重庆高等教育基地和一批高校新校区,加速旧城区中、小学改造、扩建,完善居住区特别是新拓展区的中、小、托幼等基础教育设施的配套建设。形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完善片区、组团、社区及乡村的医疗保健体系。

加快重庆中央商务区的建设,力争到2010年初具雏形,完善沙坪坝、南坪、杨家坪、观音桥-新牌坊四个城市副中心的配套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启动西永、茶园城市副中心的建设。构建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团结村、寸滩、空港物流基地等一批现代物流设施。

5
、交通设施
初步建成城市快速路基本骨架,完善旧城区道路网系统,形成合理的道路网络结构体系。建设轨道交通三号线、一号线、六号线和二号线延伸线及保养场等配套设施。积极推进地面快速公交线路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完善站场设施,建设两路口等一批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在城市中心和副中心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库),强化停车管理。加快建立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加强人行过街设施及交通信号设施建设。

6
、市政设施
改造完善一批老水厂及老旧供水管网系统。加快实施雨水污水分流,改造不合格的排水管网,完善城市污水截流工程。改造完善本地通信网络,提升通信质量,新建扩建一批电信局所、长途枢纽。完善邮政设施,积极发展数字广播电视。加强电源建设,完善电网。完善城市燃气系统,加强储气设施建设,积极开辟新气源。广泛实行城市垃圾袋装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处理逐步实现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力争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完善垃圾收运系统,加强两江水面垃圾收集与处理。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做好历史保护区、文保单位的保护工作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整治。重点维护湖广会馆及磁器口传统街区的历史建筑,加强环境整治和污染治理;抢救性维修中共代表团驻地旧址、西部科学院旧址、黄山、南山历史地段内的文物建筑;保护红岩村、南泉、七星岗、林园、上清寺、解放东路、南山陪都遗址及南岸滨江等历史地段内的历史建筑。开展历史建筑全面普查、调查工作,确定保护名单并完成保
单眼皮男生 发表于 2012-6-7 05:23:28 显示全部楼层
表示有压力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