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左侧

世界顶级4A广告公司谈网络·整合·广告

[复制链接]

世界顶级4A广告公司谈网络·整合·广告

发表于 2008-7-31 20:25:02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240 0 查看全部
世界顶级4A广告公司访谈:网络·整合·广告实力传播:跨越采购和策划
  引题:实力传播通过几年时间完成了从媒介采购向传播策划的跨越,采购和策划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在这两方面实力传播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在进入类似早期家电行业价格“屠杀”阶段的广告业里,这种不可替代性使客户因为更低的价格而选择其他公司时,在采购和策划的专业性服务上会出现落差。

  “不用问那么多为什么,只要相信我,上了我的飞机,等飞机降落的时候,你就会到达我告诉你的目的地。”实力传播转型之初的领导者李志恒曾如是说。

  实力传播是中国第一个专攻媒介研究,并为广告客户提供最优媒体购买方案的公司,中国广告投放量最大的前50家公司中,大多数与之有密切接触,而每年经由实力传播之手投放于中国市场各种媒体的广告金额有几十亿元。这样一个媒介巨无霸的“飞机”这几年完成了从媒介采购向传播策划的转型。

  如今随着李的功成身退,这个接力棒已经传到了实力传播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郭志明的手中,轰轰烈烈的转型为实力传播带来了什么?相较于其他4A公司,实力传播具有什么不可替代性?郭志明先生接受了记者的专访,详解实力传播的经营之道。

  从采购转向策划

  实力传播的转型始于2004年9月。

  之前,实力传播主要是媒介公司,转型之后为传播公司,它的关注对象从媒介转为客户的目标消费者,而经营目标也从帮助客户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范围的传播,变成为客户实现最佳的营销投资回报,整合传播、整合营销自然成为公司达到目标的主要方法。

  “广告业竞争蛮激烈的,对于广告公司来说最大的风险是不作任何的改变,而改变的趋势就是强调整合传播、整合营销。”夹杂香港版普通话的郭志明说,现在的广告客户投入方式已经不再传统,其中新媒体对传统广告业的冲击最大,中国今年所有广告的投放量比去年增长了20%,很多在传统纸媒体上投放的广告,已经主动转向了互联网。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整合传播成了广告界、营销界转型的标志之一。实力传播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简单的媒体代理向整合传播转型。

  过去的实力传播,核心业务是采购,即向媒体投放广告。他们的优势在于,与全国3000家电视台、3000家报纸、几千种杂志都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且还有广播和户外媒体。“我们现在的收入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收取策划服务费;另一部分是媒体采购。”从郭志明的谈话中可以明确感觉到,为客户提供策划已经成为他们的核心业务之一,传统的媒体采购正在与策划业务紧密地融合起来。

  现在的实力传播更注重整合性。随着消费者的群体消费行为从感性追随逐步过渡到理性判断,广告的媒体策略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是否可以进行科学系统的整合传播企划,从而使广告客户的投资更加有效,成为能否被客户选择的重要指标。比如是否具备跨媒体投放、新媒介的挖掘与运用、传统媒介广告形式创新、个性化的媒介投放等方面能力,而这些也正是实力传播转型以来所致力培养的竞争力。

  客户需求正在剧变

  实力传播转型的背后是传统客户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现在需要广告公司提交的方案不仅仅是挑选在哪些媒体投放广告,更需要一个可操作的策划方案,对企业和品牌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广告投放,而且还对我们锁定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非常有帮助。”这样的表述来自一位客户的市场总监,显然客户对广告公司寄予的希望越来越多,而不仅仅是在市场上做广告这么简单。

  据悉,实力传播在策划与服务的收费上,通常是根据项目的规模按比例收取策划费用,一般的行规在3%~5%。如果策划没有得到客户的认可,客户则会提出异议乃至放弃。

  但是自转型以来,实力传播的业务不断递增。郭志明说,今年和去年相比客户增长了20%,以外企为主。这些客户当中60%以上选择电视广告,产品多是快速消费品。还有25%的客户会选择报纸,其他的则会选择杂志等媒体,

  并不是所有的客户都需要实力传播进行采购。一般的客户会选择自己完成媒介采购,而实力传播的计划部会依据不同媒体的效果,给他们提出采购的建议。

  互联网广告的快速增长,正在改变上述广告的投放格局。一份针对互联网的调查报告显示,互联网的广告增长额每年有50%~70%,对企业的影响显而易见。据了解,强生广告已经加大了对互联网广告的投入。这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推广方式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

  郭志明说,随着互联网广告比例的增加,他们会提醒客户并给他们提出建议,约有30%的客户会听从他们的建议而改变广告投放方向;70%的客户会按自己既定方向实施。

  采购+策划的不可替代性

  挑战是双重的。一边是媒体本身的变化,另一边则是广告公司面临的行业风险。有迹象表明,本土广告公司和国际广告公司之间的竞争似乎进入了早期家电业价格“屠杀”阶段。国际广告公司之所以会丢掉一些客户,最主要的原因是竞争对手以低价杀入。

  对广告公司来说,同时还面临着成本压力的风险。广告公司为客户做完媒体投放后,有的客户并没有及时支付费用,由于没有得到客户的费用,广告公司无法支付媒体费用,从而形成“三角债”。这种风险不仅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即使是国际广告公司也经常遇到类似的挑战。

  实力传播也被这个问题所困扰。所不同的是,实力传播始终强调自己的不可替代性。郭志明对记者说,采购和策划都是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在这两方面我们已经形成独特的优势,这种不可替代性是其他广告公司所不能取代的。如果客户因为更低的价格而选择其他公司,在采购和策划的专业性服务上自然会产生落差。

  越来越难获取国际客户

  记者了解到,实力传播给客户出具策划方案时,首先要考虑的是消费者群体的习惯改变,比如平时基本不看电视的人群在与日俱增,这些消费者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基本依赖网络媒体,所以在给客户做广告策划时,类似这样的变化是实力传播所优先考虑的。

  实力传播的市场调研方式并不仅仅是观察,而是深入一线。例如在评测一个项目或计划时,以500人为调查样本,或者以一些实力传播特有的方法量比出结果。通过这些结果来确定投放范围、投放标准、媒体采购等,事实上,广告策划的工作内容依赖大量的数据和优秀的调研系统。

  “在媒体的眼中,应该对目标群大方向有所把握,但很多并不能把握投放的具体目标。通过我们对全世界160个国家的消费者进行调查,我们清楚地知道不同类别的客户,需要选择的媒体的细节,比如投放电视的影响力有多大?投放杂志的影响力有多大?这都是根据投放对象本身来决定的。”郭志明告诉记者,广告投放的决定权完全掌握在客户手里,同时他们能提供完整、系统的策划方案,以给客户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广告行业要加大对媒体的洞察力度,媒体也应对各行业的细节有所了解;在媒介采购方面,要有别于传统而强调整合传播效果如何。”

  对本土广告公司与国际广告公司下一步的发展,郭志明认为,本土广告公司的生存还是依赖于核心资源,比如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它们依赖于这些核心资源的某一频道,某一媒体;应该说,本土的广告公司有自己的优势。

  而4A广告公司则立足于国际客户,这是全球化的结果,而且他们每服务一家客户,都要做企业信誉调查。但是目前的瓶颈是,越来越难以拿到国际客户的业务,目前出现一些4A广告集团收购国内广告公司的情况,这种收购在不断持续增长。

  广告行业的兼并、重组将会继续。对于4A广告公司来说,如果无法持续获得国际客户其实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不能收购别人,被别人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自信公司拥有不可替代性的郭志明,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把其他本土广告公司纳入旗下。

  相关链接: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广告公司

  实力传播(ZenithOptimedia)是全球领先的媒体传播公司。实力传播在全球59个国家拥有166个办事处,是全球5大媒体投放公司之一。秉承精益求精的服务理念,全力提升客户的投资回报。实力传播于1996年进入中国,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专业媒体代理。在上海、北京、广州、香港和台湾皆设有办事处,荣获1999年亚洲媒体最佳创意奖,2000年度戛纳媒体金狮奖金奖,2001年度中国内地四件作品同时入围戛纳媒体金狮奖。1998年和2001年两度被评为亚太区年度最佳媒介代理商。

智威汤逊:多元化之变
  引言:从一家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司逐渐演变成整合传播集团,唐锐涛(TomDoctoroff)先生功不可没;在他眼中,仅仅拥有领先的创意,对于广告人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才是整合传播时代发展之根本依托。

  从一家国际知名的广告公司逐渐演变成整合传播集团,唐锐涛(TomDoctoroff)先生功不可没。在《成功营销》对智威汤逊中乔广告公司东北亚区总裁、大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唐锐涛先生的专访中,拥有十二年亚洲工作经验的唐锐涛,不仅能够用中文进行日常沟通,并且还能熟练地使用一些如“来日方长”的成语来表达他的想法;访谈中可以感受到,他对JWT的未来极富信心,而智威汤逊东北亚区将在他的带领下,持续地走集团化发展的收购、合并之路。

  “智威汤逊是最具洞察力的广告公司,比任何广告公司都能够更加深入地洞察消费者的心理--我们可以剖析消费者为何会这样做,这样做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然后基于我们的洞察,激发强大的创意意念。”唐锐涛说道,而且在他眼中,仅仅拥有领先的创意,对于广告人来说还是不够的,提供多元化的专业服务才是整合传播时代发展之根本依托。

  线上线下合二为一

  同样是国际知名的4A广告公司,智威汤逊一直在探索、坚持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广告公司的发展之路。在唐锐涛眼中,成为一家完善的广告公司是远远不够的,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才是发展之根本,因此,一种新的端倪也逐渐显露--集团化、网络化的智威汤逊正在浮现。

  智威汤逊意识到,大众传媒广告只是整个传播项目的一部分,而越来越注重营销的客户群都要求能有整合线上创意和线下资源的方案。所以关键是创造出一个整合的、深深地扎根于消费者根本行为和喜好的意念,并将这个意念渗入到不同的渠道和媒体,甚至是零售商店这一级。这样不但可以迅速提升短期的销售额,而且可以增强长期统一的品牌形象。智威汤逊未来的公司架构,也将以此为核心,循序渐进地开展。

  有了具体可循的发展模式,更需要稳定的内部管理作为发展的内核动力,唐锐涛认为,智威汤逊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取得连续成功,与稳定的管理团队也是分不开的,这种内部的稳定性折射到业务上,就表现为稳定的客户构成,JWT的客户包括国际与本土客户,都是长期合作关系,JWT也从不依赖于单独的项目取胜。

  业务持续增长,也促进了智威汤逊全国网络架构的成熟,目前,智威汤逊上海办公室拥有200名员工,北京有100名员工,西南重地重庆的办事处有15人;在广州,通过入股当地最大的广告公司、拥有130名员工的旭日因赛30%的股份,智威汤逊相当于在华南拥有了一个强大分支。就这样,通过分布于重要城市的公司、办事处,智威汤逊的网络有秩序地架构于全国。

  “太阳系模型”下的收购之路

  在过去的两年内,智威汤逊开始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收购,唐锐涛以他敏锐的眼光,抓住任何一个有利契机,开始了智威汤逊的并购之路。今年三月智威汤逊又收购了中国本土最大的促销网络之一--上海奥维思市场营销服务有限公司。此外,智威汤逊还建立了RMGConnect(一个互动性方案的设计应用公司),并且与CohnWolfe达成战略联盟(后者是欧美最负盛名的消费品公共关系管理公司)。

  “我们现在也开始准备与一家专业的视觉设计公司联合,同时也在与其他公司共同筹备一家公关公司,这两个都在进行中。我们计划在2007年,有一个基本成型的集团公司,可以覆盖到整合传播中的各个渠道。”

  “中国市场呈现两个极端:追求品牌和低价化,这不健康,中国应该是建设好品牌的市场,我们的目标是注重品牌建设而非短期效益,因此我们的合作伙伴必须具有相同的理念,我们才会收购这些企业。我们现在的工作方式基本上是像合作伙伴一样共同奋斗。通过一个强大的、长期发展的理念,吸引其他公司围绕在JWT身边,但并不是强制性的。”唐锐涛为这种运作模式提出了一种独特的模型理论,即“太阳系模式”--将这些与智威汤逊持同样理念的公司,依靠一种“张力”聚集在一起,但是并不会彼此制约。

  唐锐涛还补充道,智威汤逊在集团中会扮演核心的角色,“因为我们能够提供强大的创意;而在中国做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宏大的品牌意念,这也直接决定了智威汤逊的核心地位。”

  整合新媒体

  作为广告人,必须对市场上出现的新趋势特别敏感,在被问到最近几年营销思路上的调整以及广告所采用的媒体手段有何变化时,唐锐涛表示,本土客户的行为开始更多地以市场营销为导向,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把目光都集中在产品销售上。传统的广告公司如果还是重视产品销售,而不是市场营销,将给公司带来经营上的问题。

  随之而来的是新媒介越来越受到重视,广告客户投放的主要媒体虽然还是以大众媒体为主,但是一些被称之为“NarrowBand”的媒介也开始介入传播,而且后者是更专业化、细分化的媒体,皆因单纯的广告投放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围绕特定主题,整合不同媒体资源,让受众从不同信息渠道获得一致信息的整合传播已经成为企业传播的大趋势。

  “五年前我们做一个成功的广告,如果不选大众媒体是不可能成功的,到现在就不能这么单纯地选择大众媒体了,用新媒体来加强客户的忠诚度,这在将来会是一种趋势。简单地讲,选用大众媒体是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增加品牌资产,选用受众较窄的新媒体是为了有效培养客户的忠诚度。新媒体的力量已经不容忽视。”唐锐涛精辟地点评了整合传播时代媒介的使用方式。

  用西方思维培养人才

  谈到本土广告人才时,唐锐涛毫不迟疑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选拔人才最重要的是什么?首先必须具有概念化、战略化的能力;第二个是自信心,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别人。在他眼中,中国人其实是非常聪明的,非常有概念的。但是中国长达几千年形成的儒家社会结构,让儒家思想在很多人脑中深深扎根,比如很多企业的中层有自我保护意识,不敢去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对于智威汤逊来说,在中国选择人才,需要那些具有战略性思维的人,虽然中国有战略思维的人很多,但弱点是缺乏自信心;如果要将他们发展成管理人才,更要灌输西方式思维,让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去说服别人。

  整个采访中,唐锐涛经常强调着智威汤逊引以为豪的“洞察”二字,对行业趋势的洞察,对整合传播时代媒介手段变化的洞察,不仅是对客户负责,更是审视自身营销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关链接:智威汤逊广告公司

  智威汤逊创始于1864年,是全球第一家广告公司,也是全球第一家开展国际化作业的广告公司,与奥美广告同属全球第二大传播集团WPP。自成立以来,智威汤逊一直以“不断自我创新,也不断创造广告事业”著称于世,在广告界首开先例的有--顾客产品调查、第一本杂志指南、第一本农业指南、提供给国际投资人的第一本行销指南、制作第一个电台表演秀、制作第一个商业电视传播、第一个使用电脑策划及媒体购买。

灵智精实:整合应变
  --访灵智精实整合行销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仲翰

  对RSCG(灵智精实整合行销集团,以下简称灵智)新任大中华区总裁陈仲翰的采访是在他的前任林明正刚刚赴加拿大后不久,甚至办公室门上仍然挂着林的名签。陈仲翰平时主要在上海办公,这次还是被我们抓住了他返京的空隙。

  陈仲翰对《成功营销》强调,从灵智的角度看,我们绝对不是广告公司,我们做的是整合营销,灵智的所有解决方案都是从品牌的角度出发,为客户寻找“创意商机”。在很多广告公司正忙于转型的时候,灵智已经完成了针对客户整合营销需求的转型。“灵智有一个理念就是永远看着未来”,这就是灵智成功的密码。

  成功营销:作为全球第五大广告公司,灵智在全球75个国家都有分公司,进入中国也有十余年了,请您谈谈对中国广告业的感受?

  陈仲翰:我感触最深的是中国广告行业的快速成长,早期做广告的目的比较直接,比较单纯,就是要将一个信息传播出去。那时广告很有权威性,消费者也比较容易接受。90年代后期,同消费者信息的交流已从早期的广告沟通,发展到传播层次。传播比广告更高一个层次,不仅是通知、传达,而且还包含着一种关系的建立。

  近些年,中国广告业开始进入整合营销阶段。这是因为整个沟通局面趋于复杂,今天中国传播和沟通的方式与国外已相差无几,甚至更为多样。传统媒体无论报纸、杂志还是广告电视都在蓬勃发展。新媒体中互联网、移动传播设备等也都登上了舞台。1998年直邮(DM)可以递送了。同消费者建立关系的渠道在增多,而企业的预算是有限的,如何找到有效的方式同消费者沟通,就需要整合营销。

  灵智不是广告公司

  成功营销:随着传播渠道的增多,在为客户提供整合营销方案时,灵智是如何决定各种营销渠道的组合?互联网媒体在其中的重要性如何?

  陈仲翰:从灵智的角度看,我们绝对不是广告公司,我们做的是整合营销。灵智的解决方案都是从品牌的角度出发,为客户寻找创意商机。公司有一个理念就是CBI(创意商机)。创意就要开拓视野,有创造性;商机,就是要为客户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因此,灵智的出发点绝对不是某一个媒介,灵智提供服务的出发点永远是客户的市场问题在哪里。今天,客户面对的问题在哪里?一个成熟的品牌,与一个刚进入中国的新品牌面对的问题肯定不一样,成熟的品牌会考虑很多沟通方式,新品牌可以考虑PR和其他可以贴近消费者的手法。另外,需要了解它们面对的市场挑战有哪些,之后灵智再来探讨相对合理的解决方案,永远没有最佳方案,营销方案有时段性,即便今天最好的方案,一年以后可能还要做调整。

  至于使用何种传播渠道,是否使用互联网媒体,需要了解目标消费群是哪一类人,不是对每一类人的传播都适用互联网,即便是在互联网做传播,也已经不是简单地投放网络广告那样简单了。有时候可以用BANNER广告,有时候建立MINI网站,有时候做活动。总的来说,互联网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媒体,但是如何运用还是要看不同客户的需求。

  每一个客户都讲营销ROI(投资回报率)

  成功营销:从灵智的业绩上来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表现如何?

  陈仲翰:从业绩的角度来看,传统媒体比如TV的投资回报很高,因为其费率比较高。但是从广告投入比例来看,其他营销渠道的业绩在慢慢上升。灵智的客户,其实已经开始把预算分配到传统媒体之外的其他营销渠道。这是一种趋势。

  CRM(客户关系管理)和新媒体的发展也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如果在2000年同客户谈互联网,讲CRM,他们都会说不需要,还是TV比较安全。现在不同了,客户会问我们通过互联网可以做什么,直邮、CRM可以做什么,当然,还有户外楼宇等一些新媒体。

  现在已经不能说晚8点是电视广告的黄金时段了,恐怕是晚10点,整个媒体在变,游戏规则在变,广告公司也需要跟着这个趋势来做调整。需要通过未来的趋势来了解今天需要做些什么,这样才能让自己保持竞争力。

  成功营销:在这个众多媒体并存、奉行整合营销的年代,单一媒体的影响力大不如前,客户的广告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他们请灵智做方案时,客户是否提出营销ROI(投资回报率)这方面的要求?

  陈仲翰:现在几乎每一个客户都在讲ROI,这是一个最大的变数。在三四年前,几乎没有客户跟你谈ROI,如今市场规模扩大了,同时传播渠道也增多了。然而公司的预算有限,而且许多客户是上市公司,它们需要对公司负责,对股民负责,所以对于ROI的要求也就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广告主会问,他们得到的具体利益是多少,监测报告中的RATING(媒体覆盖率)只能知道广告到达了多少受众,但是没有真正衡量出营销推广给销售带来多少的益处。

  灵智在提供整合营销解决方案时,会考虑能够为客户带来多少利益,因此,会做营销效果预测。灵智也会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比如说对于戴尔公司,它做的是直销,没有店面,报纸就是它的店面。灵智在为它做方案时,对要选择的每份报纸,每份杂志,都经过了很严格的分析,要预测它对戴尔产品销售的作用,或是对它的品牌塑造会不会有好处,如果达不到目标,灵智绝对不能把广告投放出去。另外,在大规模投放广告之前,还会先做一些广告到达率的尝试,戴尔是电话直销,从顾客打进来的电话就可以知道他是从哪个媒体获得的信息。之后,灵智再对各种媒体做出衡量,做出最优的投放方案。所以说,灵智对于ROI是有标准的。

  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4D服务

  成功营销:刚才您谈得最多的是“变化”,市场的变化,传播渠道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变化。面对变化的环境,在同其他国际4A竞争时,灵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陈仲翰:很多人都在问我这个问题,包括我的老板。整合可以说就是灵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家整合营销公司,灵智能为客户提供4D服务,即DRIVE(促销)、DATA(数据库营销)、DIRECTMARKETING(直复营销)和DIGITAL(数字营销)。针对客户的问题,我们会整合各种资源,为客户提供最有效的方案。

  除了运用传统媒体、互联网外,灵智自己还有通路网络,精实专门为客户提供通路方面的服务,我们的通路网络覆盖面是最广的,在国内,没有一个4A公司有这么宽的通路网络,我们服务300个城市,在PC店、商场和超市做促销。通路其实是很重要的,它是“最后一米的接触”。广告做得好,传播也做得好,把消费者推到销售点了,但是这时消费者身边的“杂音”是非常多的,怎样争取胜利,就在那最后的一米。通路做得好,能够增加销售成功的机会。

  至于整合中的PR(公共关系),灵智还没有找到好的合作伙伴,我们可能会考虑收购较好的本土PR公司。在中国做公关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一个进入中国十几年的公关公司,它的优势绝对不会超过一个成熟的本土PR公司。这就是灵智的观点。在还没有自己的PR公司的时候,灵智会采取联盟的方式紧密地同本土PR公司合作。

  灵智的内部组织运作,也是为整合营销服务的。在灵智,所有部门的员工都规划于同一个CEO领导之下,可以随时调动资源。其他国际4A公司可能也会有互联网、CRM和DM这些部门,但它们通常各自开发业务,有自己的业绩。

  成功营销:传统的广告公司通常针对平面媒体和电视媒体提供服务,面对多媒体并存的局面,它们是否需要转型?目前是否存在这么一种趋势?

  陈仲翰:趋势是很明显,但是否要转型需要看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它们有着怎样的愿景和目标,经营理念是怎样的。灵智慢慢地从传统广告公司完成向整合营销的转变,这是因为我们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个趋势,看到了未来,知道如果公司不进行转型,竞争力会较弱。但转型是一件非常昂贵的事情,所以每个公司还是要参考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愿景。

  灵智有一个理念就是“永远看着未来,未来消费者的趋势,未来市场的趋势,传播行业的趋势”,通过预测这些趋势,加强自己的竞争力。不然的话,灵智只能永远随着市场走。当然跟着市场走也可以成功,但是超前的企业进步性更大,可能开拓一些新的业务或一些服务。

  相关链接:灵智整合行销传播集团

  灵智整合行销传播集团是全球第五大广告公司,在全球75个国家建立了分公司,拥有1万多名员工。1994年灵智集团与,《广州日报》合资成立灵智大洋广告有限公司,进入中国。

  2004年成立中国第一家全外资广告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适用于今日,着眼于未来的整合传播方案。灵智精实广告与沃尔沃汽车、戴尔电脑、法国航空、伊利、康师傅、辉瑞制药等众多知名品牌并肩前行。

日本电通:“基因图谱”
  引语:把企业做大往往是一件两难的事情,做大的同时如何保持企业“机体”的活力才是关键所在,当人们发现电通在不同的市场上总能因时而变、形成独特优势时,更会对它背后隐藏的“基因图谱”产生兴趣。

  全球最大的广告公司却有着极为精细的一面。

  日本电通,一个曾连续二十多年广告收入居全球第一的公司,如果你问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得到的回答会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不按常理出牌;第二是盛行于电通内部的“鬼才十则”。而“鬼才十则”就是电通这个庞大机体中每一个细胞的DNA;不按常理出牌则是它的表现形式。

  打开电通集团的形象网站,界面的精美细致与其他世界级的广告公司无异,但是如果浏览到“招才纳贤”一栏,就会突然感到这个公司的与众不同,没有急于介绍公司的职位情况,而是首先摆明公司对人的要求,也就是“鬼才十则”。这是提出“广告是人”理念的电通前社长吉田秀雄制定的电通人准则,一直沿用至今,简而言之就是:不等安排;主动做事;做大事;抓住“困难工作”;决不放弃;主动协调;要有计划;要自信;让头脑时刻转动;不怕摩擦。

  北京电通董事总经理志波幹雄先生对《成功营销》讲,只有让客户满意的公司才会获得业务,但是让客户满意的工作是由人来操作的,“电通的基因”就是对人的重视,电通的力量来自于对每个人的重视,这些人在电通各个部门努力工作,产生的力量综合在一起就会形成很大的威力。

  把企业做大往往是一件两难的事情,做大的同时如何保持企业“机体”的活力才是关键所在,当人们发现电通在不同的市场上总能因时而变、形成独特优势时,更会对它背后隐藏的“基因”产生兴趣。

  “鬼才十则”是电通DNA

  电通(Dentsu)始创于1901年,到现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崇尚与企业的“全面接触”,从每一个有利地形“围攻”客户--包括广告、媒介、调查、公关、促销活动和宣传活动的多角度接触,使企业在战略规划中渐渐依赖于电通。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电通公司在竞争激烈的日本广告市场,已占据广告经营额的1/5强。丰田、松下、东芝、NEC、佳能、花王等世界知名企业都是其合作伙伴。

  电通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跨国广告公司。1980年,电通最早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事务所,1994年成立了北京电通公司。一位在电通工作的中国员工表示,电通“鬼才十则”的精神就在于主动地工作、负责地工作,“以前说向谁谁学习是有口无心,但现在在电通,我常常是由衷地说向某某员工学习,这里不乏早晨6点从家里出来,晚上12点才离开公司的员工”。

  电通基因“鬼才十则”的核心是“广告是人”,为“广告鬼才”、带领电通称霸日本广告业的吉田秀雄首创,强调“广告的作用是由人的头脑、才能组合而成的,在电通能销售的商品就是人,也就是说,我们本身就是商品,在广告主面前的广告人就是商品”。“鬼才十则”与奥格威的“神灯”理论、伯恩巴克的“鬼斧”理论、罗莎·雷斯的“独特的销售主张”、韦伯·扬的“创意过程论”、李奥·贝纳的“与生俱来的戏剧性”及屈特的“定位论”都是有本质不同的。西方广告哲学大师关注的是方法论的构建,即回答“如何产生创意”的问题,是操作层面上的大智慧。而“鬼才十则”的灵魂是要造就具有健全人格的广告人才。

  基于“鬼才十则”的核心思想,吉田秀雄“鬼才十则”为电通造就了一大批具有主动出击、自信自强、坚韧不拔精神的广告人。正是由于“鬼才十则”这一精神内核,电通人在很多业务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创造力,最为中国广告人津津乐道的就是,电通人做卫生巾广告项目,结果居然有小男孩被吸引得凑热闹参与购买。

  北京电通董事总经理志波幹雄先生对《成功营销》讲,电通最大的财产是高素质的公司职员,进行高标准的一流人才的培养一直是电通最重视的问题。在电通,对员工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沟通能力、策划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要能够很好地沟通,同时能够有自己的符合逻辑的策划,在这之上有充分的想像力,同时能与其他人进行很好的协调”。

  不按常理出牌

  “通过每一位员工面对挑战的努力来使公司灵活多变地应对时代的变化,这就是电通的实力所在”,但也因为灵活和不循常规的原因,常有其他4A公司抱怨:电通是一个重要竞争对手,因为他们不按常理出牌。

  具体有哪些不按常规出牌之处,志波幹雄告诉《成功营销》,北京电通和电通总公司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注重与公众的“全方位信息交流”,整合所有的媒介功能,而西方的广告公司,媒介功能与公司是脱离的,比如奥美只是做品牌代理公司,不负责媒介购买,只是负责创意,但是广告在什么地方投放,投放多少,是在另外一家公司进行。电通的作业特点是采用“一贯制”的作业方式,一条龙完成作业,在创意的同时,媒介的最佳组合方案在公司内部实现讨论和决定,“所以我们认为我们的公司比欧美公司效率更高些,这也是客户对我们最认同的一点,但这就有别于其他欧美广告公司了”。

  另外,欧美广告公司原则上一个行业只负责一家公司的推广项目,电通并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电通要求客户承认它一个行业中可以做多家企业的广告业务,同时电通会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客户信息的泄露,志波幹雄说,这种做法虽然会经常遭到欧美广告公司的谴责,质疑我们是否导致了客户信息的泄露,但是事实上迄今为止日本电通从来没有出现过泄露客户机密的事故,这有赖于电通人的职业道德和管理制度的保障,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再有,电通从来没有把客户的广告宣传孤立看待,而是认为身为广告代理商的任务,便是通过对广告策略性的管理,协助广告主发展、培育品牌,志波幹雄说:“电通通过对客户广告业务的发展而培育使企业受到消费者尊敬的品牌。”为了贯彻这种想法,电通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品牌管理系统,称之为“电通品牌课题解决系统”,主要从品牌理念的开发、策略性管理到广告表现具体成形的一套完整架构,具体来说,它是由“品牌规划”、“品牌资料库”及“品牌诊断/开发”三个体系所组成。

  在电通的品牌开发战略上,品牌整合的“蜂窝模型”非常受业内推崇,因为目前欧美的4A广告公司在对客户的品牌整合设计上,往往注重媒介资源的整合,而相对忽视基本的内容整合,电通品牌内容整合的蜂窝模型(如图)则是把品牌塑造的焦点放到了内容的整合和衔接上,而不仅是对媒介形式的综合使用,这是明显有别于其他欧美广告公司的。

  电通“基因”的跨国复制

  电通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跨国广告公司,1980年,电通最早在北京和上海设立了事务所,“电通是被当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本客户带进来的。”志波幹雄说。但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日本企业也未能幸免,经营极不景气,这对主要为日本企业提供广告业务的北京电通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这一次又是电通体内的DNA开始发挥作用,主动突破了常规,北京电通提出了开发中国国内企业的想法,一些中国知名的品牌就是在那时被争取成了北京电通的客户,而且业务规模越来越大。与此相反,其他的日系广告公司却仍然靠日本客户生存,发展缓慢。现在,随着业务的扩大,北京电通在中国很多地区设有办事处,通过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业务网络,更好地实现了“全方位信息交流服务”。

  北京电通2000年公司营业额首次进入中国广告业前10名,排名第7位,同时本土客户营业额首次超过日资客户营业额。2003年北京电通首次成为日本电通集团海外关联公司中单体营业额最高的公司,营业收入居中国广告公司排名第一位。在中国的业务已经占了日本电通海外业务的绝对份额。

  一位北京电通高层曾经表示,“如果只做国际客户,北京电通就无法生存,可以说是本土客户救了我们,因为一些大的本土客户需要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整体协调推广,这就需要我们来做服务。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电通深刻地理解了做本土客户的重要性。”

  “现在我们整体的业务中60%是日系客户,但从数量上讲,本土客户和日系客户各占一半。”志波幹雄特别把这个数据向《成功营销》强调,日后以本土客户为核心来开展业务将是北京电通拓展服务范围的重点。

  附文:电通DNA--鬼才十则

  由电通前社长吉田秀雄上世纪50年代制定,一直沿用至今。

  一、工作应自己创造,而不应等人安排。

  二、所谓工作,就是主动去做,而不能被动等待。

  三、应致力于大的工作。只做小的工作会使你渺小、平庸。

  四、要抓住困难的工作去做。克服困难,获得成功,才有进步。

  五、抓住就不放,达不到目的,死不罢休。

  六、工作应主动协调,主动与被动之间则有天壤之别。

  七、要有计划。只要拥有长期的计划,就会有耐力、办法、前途和希望。

  八、要有信心,正因为没有信心,你的工作才显得没有魅力、没有韧劲,才显得那样松散。

  九、所谓服务,就是开动脑筋、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面面俱到、滴水不漏。

  十、不要怕摩擦。摩擦是进步之母、积极之养料。害怕摩擦,会使你变得软弱无能。

  相关链接:日本电通广告公司

  电通株式会社(Dentsu)成立于1901年,总部位于东京,是全球最大的广告代理公司,拥有3000多家客户。2000年以来,该公司开始对外扩张,通过与阳狮换股(作为投资Bcom3的延续,持有阳狮15%的股份)拓展欧美广告市场。电通于1994年5月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与中国国际广告公司及民营企业大诚广告合资成立了北京电通;为避免同时管理竞争品牌,电通在华还组建了北京东方日海、上海东派广告2家合资企业。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