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左侧

经销商的大忽悠和小忽悠

[复制链接]

经销商的大忽悠和小忽悠

发表于 2008-11-9 15:20:46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718 0 查看全部
潜规则里的陷阱

  某天,H品牌白酒营销中心接到A市一家商贸公司的电话,说对经销他们的产品非常感兴趣,让厂家带着样品去洽谈业务,一旦合同谈定,首批进货就是80万元。

  经调查,这家商贸公司在当地规模和实力都不错。于是,第二天公司就派销售经理小李前往A市。谁知接待小李的是该公司的两个业务员而不是他们的王总,说是王总和销售部于经理要参加市里的一个商业会议。尽 管如此,双方的谈判还是比较顺利,就等着老总回来在合同上签字。

  很快晚饭时间到了,对方非要请小李吃饭。觥筹交错,小李已经醉意朦胧。对方一个业务员向小李透露,该公司事务处理权掌握在于经理手中,而不是王总。于经理特别喜欢抽烟喝酒,并暗示小李意思一下,避免以后工作不顺利。小李当即就买了4条软中华,两瓶五粮液,当然也少不了陪吃陪喝的两人,最后吃饭的钱自然也是小李付的。

  第三天中午,于总出现了,随手在合同上签字盖章,并承诺马上打款进货,让小李回去等待好消息。

  谁知从A市回来后,无论小李怎么催促对方打款进货,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搪塞。最后,小李终于打电话找到王总,才知道他根本没有经营意向,也根本不知道这些事情,甚至他们公司也没有姓于的经理……

  这是骗子惯用的“四部曲”。

  第一部:骗取样品,以看过样品作为借口,显示其合作谨慎性、真实性。

  第二部:用合同为手段,要求先货后款,净赚一批货。

  第三部:吃饭,到指定的饭店吃饭,把百说成千,与饭店一起诈骗外地客户。

  第四部:要回扣,说是要一些名烟和名酒疏通关系。

  面对这样的骗子经销商,不要指望用传统的识别手段来发现他们,看工商手续是否齐全、财务状况良好、办公场所是否自有、调查其经营状况如何、看其员工工作状况或工作项目等等,全都没用。既然是骗子,这些基础工作他们自然会做得毫无破绽。

  其实对付骗子最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自己身正,不要指望利用对方的“贪”字就能快速有效做成生意。

  如果在洽谈过程中对方非要回扣,可以委婉地告诉他们,业务做完后回扣自然体现。如果对方非要请你吃饭,可以在付款时装傻或装醉,事后表示歉意,偿还对方的损失。这时,如果对方是骗子,很快就会现形,厂家就要赶快取回样品走人或者报警。

  其实,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招商过程中,面对邀请厂家带着样品到当地进行看样、谈判、签订合同的经销商,可以反过来邀请他们到公司参观考察,真正想合作的经销商是最渴望到厂家参观调查的,因为他们也想真正了解厂家的产品、经营状况、经营思路、经营优势等,避免自己上了“贼船”。

  套取你的信任

  金星源营销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军最近比较烦,他怎么也无法想到,一个自己准备大力扶持的非常有潜力的客户居然是个骗子,而且骗术高明,能让煮熟的鸭子不翼而飞。

  一个月前,朱军在一次旅途中认识了某商贸公司王总,一番畅谈之后,二人都感觉相见恨晚,自然而然也就建立起合作的关系。

  接下来的一个月,该公司陆续从厂家进了将近20万元的货,而且都是现款现货,除了在市场推广费用、产品折扣方面有些争议外,其他方面都极为良性。朱军喜不自禁,决定把他作为公司的重点客户进行栽培。

  一天上午,朱经理接到该公司的电话和进货订单,让他赶紧发20万元的货过去,而且今天务必发货。电话里说王总在几天前就收取了下游客户的进货款,但为了能多筹备点货款,一直拖到今天也未曾发货,现在他的客户已经等不及了,嚷嚷着要他退钱,如果今天货物不能及时发到,他的公司就要出问题了。

  对方的口气非常急迫,而且说会计已经在银行打款了。朱经理很理解、也很相信王总,一看到对方的款子到了账,就马不停蹄地把货发了出去。

  喜滋滋的朱经理原以为轻轻松松又做成了一笔生意,谁知道第二天财务风风火火跑来找他,说昨天已经到账的那笔款子竟然被撤销了……

  这就是骗子经销商的高明之处,他们利用了现在银行的新规定来行骗:凡是汇款均可在24小时内撤销并收回!

  这个行骗案例的手法比较简单,利用了厂商的疏忽,和银行的交易漏洞,但和上一个案例又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骗子经销商惯用的手法,首先都是通过几次小额的回款取得厂家的信任和认可之后,突然来一次比较大的订单,说是市场反映良好,产品需求量增大。同时装模作样地和业务沟通,要求提供更大的折扣,更多的支持,要求赊销或者信誉额度支持,更有甚者是骗了货物又撤了款。

  所以,厂家销售人员面对那些合作并不长久,并且一日内三番五次催促发货的新经销商,最好多留一个心眼,在他们提出要求之后,多考虑考虑,多等待一下。汇款到账时及时取出,或者停留一日再发货,避免上当受骗。

  大款大忽悠

  R厂商是个地方性白酒品牌,产品在当地的销量和口碑都非常好,所以企业准备走出根据地,开辟更为广阔的疆域。

  在当年的全国烟酒糖展销会上,销售员王俊认识了H省数一数二的酒水批发大户Y商贸有限公司的陈总。洽谈后,陈总买了6000多元的样品回去验证市场。一个星期后,陈总打来电话说要备10万元的货,而接下来的几次进货也都一帆风顺。

  一天,Y商贸传来了一张100万元的订单,说是要大批量进货主打当地市场,但是进货数量太大资金紧张,希望能够给予一定信誉额度,而且也希望公司能够派小王到当地指导市场推广、渠道建设等。

  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市场前景是那么的美好和光明,于是经过会议讨论后,公司决定给Y商贸50万元的信誉额度,并派小王负责H区域的销售。就这样,Y商贸有限公司成了R品牌白酒H区域的总代理,并签订了为期两年的合作合同。

  可谁也无法预料,“女儿”嫁出去了,问题也开始出现了——合同签订后看不到Y商贸的任何推广举动。虽然小王屡次找到Y商贸,但对方总是借口支持力度太低,推广活动太少,同类产品竞争太惨烈,产品难以动销。无奈,厂家只能屡屡降低门槛,在Y商贸的零星进货中给予更大的折扣支持,赊下了越来越多的账款……

  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在招商时都希望自己能傍个大款,然后把自己的命运全权托付给他。殊不知那些有钱(资金)、有势(网络)、有人(销售员)、有车(配送工具)、有地位(品牌形象)的经销商每天都有许多厂家去投怀送抱,豪门经销商虽然娶了你,但是并不一定爱上你。

  所以,我们不能通过传统的标准(经销商的资信度、人员架构、配送能力、网点覆盖率、市场运作能力、经营思路、人品等)来衡量经销商。在这些指标上,即使经销商得到的都是满分,这也只能说明他目前所经销的品牌情况。经销商对别人好,并不代表就一定会对你好。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经销商呢?

  这里有一个最为关键的衡量工具千万不可忽略,那就是品牌差距比。所谓品牌差距比,就是在经销商所经营的品牌中,经营最差的品牌销售额和经营最好的品牌销售额比例。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看出经销商对待各品牌的价值趋向、经营方向,知道经销商的偏好。

  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选择一个门当户对的经销商。双方实力相当,才能彼此牵制,共同进退。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Tencent Cloud.Discuz Tea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