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左侧

热钱:泛滥的力量

[复制链接]

热钱:泛滥的力量

发表于 2008-9-30 08:41:3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800 0 查看全部
中国市场已经开始怀疑本次热钱降临中国,是美国市场策划的阴谋,中国企业在热钱面前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大多数中国投资者不会想到,他们期盼的奥运行情会以这样的面貌出现。奥运开幕当天,A股就以超过4%的跌幅给了投资者当头一棒,并且这只是一个开始。在接下去的几天里,2500点被轻而易举地击穿,深幅调整在接下去的几天里仍在继续,其惨烈的状况与奥运的喜庆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而,另一个对比让投资者更加感觉如坐针毡:连续上涨的国际油价突然从150美元附近直泻至110多美元,而上半年持续贬值的美元开始走强,人民币升值的吸引力顿减。与此同时,美国股市也结束了阴跌的局面,开始大幅拉升。

发生在不同市场和不同领域的变化,中间是否存在某种联系?近期,一种观点被广泛传播,即大量游走在中国境内的热钱已经开始获利离场,这些热钱的离开成为做空中国股市和楼市的主要原因。而这些资金重新回到美国后,又为推高美股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又一个关于资本市场阴谋的故事。但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存在不小的争议,其原因在于,热钱就像一个躲在暗处的幽灵,你可以感觉到它带来的阴森之气,却看不见摸不着它,这导致各方对于热钱的规模和危害的认定并不一致,甚至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但对于正处于非常微妙阶段的中国经济而言,如何与这个看不见的敌人作战,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特别是中国企业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热钱,更为引人关注。

热钱到底有多少?

对热钱的数量的统计,有很多个版本,其中最为惊人的一个来自中国社科院。今年6月,社科院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专家张明在社科院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在一定的经济学模型假设下,中国资本市场上的热钱数额惊人,已高达1.75万亿美元,这一数字大约相当于截至2008年3月底的中国外汇储备存量的104%。

张明表示:其此番研究结论之所以会与其他机构的数据出现差异,主要是模型假定有所不同。一是丰富了对热钱内涵的定义,将热钱在中国的盈利,也就是高达5000多亿美元的数额,也算入热钱本身的范畴;二是对热钱的估算时间,一般是从2005年计起,此次研究则将起始时间前移至了2003年;三是在推算过程中采取了高估原则;四是在对外汇储备增加额进行调整时,还综合考虑了汇率变动、储备投资收益、央行对中投公司的转账等一系列因素。

另一种方法是对热钱流入渠道的分析:结合进出口贸易统计,确定通过贸易渠道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结合国家统计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确定通过直接投资渠道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结合国家外汇管理局外债统计,确定通过外债渠道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然后根据非官方经常转移和投资收益的增长趋势,测算通过经常转移和投资收益渠道流入中国的热钱规模。

银河证券研究所研究员郝大明根据这一方法测算出2002年到今年上半年流入中国的热钱总规模为5007亿美元。其中2002年和2003年流入热钱很少,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只有3%和6.5%,对经济的影响很小,2004年这一比重达到13%,2005年后,在人民币升值预期高涨和资产收益预期不断增强的影响下,热钱流入加速,2005-2007年占当年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分别达到30.7%、33.9%、44.5%,对经济正常运行和宏观调控产生了重大影响,进入2008年,热钱流入更加汹涌,规模更大。其中,2005年到今年上半年流入我国的热钱共约4793亿美元,占同期新增外汇储备的41.4%。

但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王庆在6月29日发布的一份报告对这一测算方法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如果根据很多研究得出的结论,只有30%~40%的贸易顺差反映出实际的主要经济活动,那么出口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是经济增长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的事实又该怎么解释呢?根据他的估算,中国目前的热钱数目应该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

不同的估算方法得出的结论大相径庭,但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大量热钱确实存在,并且他们具有很强的逐利性。这一特性使得它很难具有稳定性,因而很容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造成风险。

热钱有多可怕?

对于热钱来袭,相信中国政府有足够的能力应付,但中国企业是否真的有应对之策,则不得而知。当风险投资、天使投资人拿着钱袋子出现在等“米”下锅的国内中小企业面前时,其诱惑不言而喻,更何况A股市场上因为热钱来袭所造成的哀鸿遍野,已经让上市公司的高层痛苦不堪。

一直致力于热钱研究的媒体从业者张庭宾认为:热钱现在的所作所为已让其意图图穷匕见。即大规模做空中国股市和楼市,制造中国金融市场的恐慌,让投资者彻底失去对中国股市、楼市乃至中国宏观经济的信心,摧毁中国金融主力机构和市场调控者的威信,从而彻底掌握A股的“做底”权力——即底部在哪里由它们决定。而只有当手中掌握了巨额现金的留守热钱开始买入的时候,其底部才能形成。即如果姑息热钱,它们完全可能以低于现在更低的价格廉价购买中国资产。当其大规模收购中国资产后,国外的巨量热钱再次回流,如国内热钱会师,再拉一轮汹涌惊人的资产大泡沫,如此反复。

但是,摩根士丹利的王庆认为:尽管这些忧虑并不是毫无根据的,但是却有点过头。“首先,不管当前市场环境有多么的不稳定,中国经济的主要基本面还是保持良好,我们不认为当前形势将给经济的中期投资前景带来大幅恶化,并因此使资本流动的方向根本性的逆转。其次,我们估计‘热钱’的潜在量很可能在2000~3000亿美元之间。即便所有这些资金一夜之间撤离中国,也不太可能对人民币汇率造成很大的贬值压力。持有18000亿美元庞大且仍在增长的外汇储备,中国应该能在资金流出量占其总外汇储备15%左右的情况下,轻松守住人民币汇率。

实际上,热钱是全球范围漂泊不定的流动资金。衡量风险、投资获利、见好就收,是它标志性的三步曲。很多时候,它表现为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资性资金。不过,热钱实际运作颇为复杂,绝非一成不变。某些长期资本在个别机会下也可能转化为短期资本,进而转化为热钱;反之也有例外,某些以热钱姿态进行的投资可能因为投资对象稳定和良好,使得热钱多加稍留,进而转化为长期投资。

由此可见,在这一波的热钱来袭中,中国企业并非只有束手待毙。倘若那些优秀的企业能够把握住这些机会,用自身的美好前景打动热钱持有者,将“抄底”的短线热钱变成有力的长期发展投资,那未尝不是一次腾飞的机会。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