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左侧

三大垄断困扰啤酒业

[复制链接]

三大垄断困扰啤酒业

发表于 2008-10-3 09:02:03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761 2 查看全部
 近年来,中国啤酒行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长期疯狂地兼并、收购,大规模地重复建设,扩充产能,加剧了市场的无序竞争,欺行霸市的垄断行为日趋盛行,加上国外资本的介入,整个行业陷入了垄断泥潭。中国啤酒业如果不能正视这些问题,不但啤酒强国的梦想不能实现,就连啤酒大国的地位也难以保全。2008年8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正式实施,对打击啤酒行业的垄断行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

  日前,记者邀请相关人士就现阶段中国啤酒业的垄断现状进行了探讨。

疯狂扩张为垄断埋下隐患
  安徽省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傲兰说,中国的啤酒业是个典型的重复建设行业,由于生产能力过小,许多中小啤酒厂的生产成本就居高不下,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啤酒业走上重组、并购的规模扩张道路也就成了必然。

 近年来,中国啤酒业的规模扩张一浪高过一浪,青啤、华润雪花、燕京三大龙头企业频频出招,不断扩大市场布局。

 就市场本身而言,青岛啤酒通过5年的整合,基本实现了“点线片”市场战略布局:即在高经济发展区布“点”,在沿海地区设“线”,在目标集聚区设“片”,形成区域市场向垄断市场的过渡,形成点线片连接和全国市场一张网,构筑起市场优势。在整合过程中,青啤并未停止扩张的步伐,且不说2002年筹划、2004年建成的台湾生产厂,仅2007年起连续开工的大项目就足以让人惊叹:如青岛啤酒济南年产40万千升啤酒生产基地项目;青岛啤酒第三有限公司年产40万千升迁建项目;青岛啤酒二厂新增20万千升扩建项目,成为青岛啤酒公司生产能力最大的工厂;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迁建20万千升的项目,青岛啤酒(日照)有限公司年产啤酒22万千升搬迁项目,四川成都新建年产啤酒20万千升生产基地项目,其中不少项目现已投产。去年11 月,青岛啤酒公告称,拟发行15亿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主要投资建设和扩张产能。

 产能已跃居行业之首的华润雪花已经在全国设有超过50家啤酒厂,拥有30余个区域品牌。然而,华润雪花依然高擎扩张大旗,四面出击。据悉,去年公司收购了10家啤酒厂,总产能提升25%。进入2008年,华润雪花的扩张势头依然强劲。华润集团曾表示,今年将有40亿港元投入啤酒业务上,位于南京、兰州及北京的新厂亦会相继投产,可带来70万— 80万千升的新产能,同时,不排除有新的收购项目。

 燕京啤酒也不示弱,于今年早些时候公布了融资方案,拟定向增发8000万—8600万股,融资用于新建和收购国内其他啤酒企业。

 几近疯狂的产能扩张和重复建设,使得啤酒生产增长远远大于消费增长,产能过剩现象日渐显现。据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啤酒分会会长郭营新介绍,2007年,全国啤酒整体销售3921万千升,而剩余产能在1000万千升左右。产能的过剩,一方面直接加剧了市场竞争,摊薄了利润。统计显示,去年全国啤酒行业吨酒利润为100余元,平均每瓶啤酒利润仅为6分—7分钱。今年1月—5月,全国吨酒利润下滑幅度达到4.2%。另一方面,为无序竞争和垄断行为的滋生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尽管利润如此微薄,但各企业却仍对规模扩张乐此不疲。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啤酒生产不受气候、地域的影响,且生产工艺及厂房标准只凭一张“处方”,简单易操作;另一方面,招商引资是各级政府的必做“功课”,“功课”做好了,业绩自然也就上去了;此外,对啤酒企业来说,通过兼并、收购、扩建,将会借助产能提高其在行业、市场上的控制力,掌握产品定价的话语权,获取更丰厚的市场垄断利润。

  “进行扩产的都是上市公司,它们正在借力资本市场进行新一轮的扩张。”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理事长肖德润表示,“若干年后,中国啤酒行业将会出现份量极大的企业,整个行业会逐渐走向巨头垄断,目前这一格局已经初具雏形。”

啤酒行业的垄断行为
  早在2006年第十五届燕京啤酒节期间,谈到啤酒市场的发展特点时,燕京集团董事长李福成就曾表示,按照市场竞争的层次划分,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普遍竞争阶段,二是重点企业竞争阶段,三是垄断竞争阶段,四是寡头竞争阶段。而目前中国啤酒市场正在由重点企业竞争阶段向垄断竞争阶段转换。

  垄断是经济学概念。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过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其中,垄断阶段是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

 那么,垄断是如何形成的?相关经济专家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作为一个行业或是一个产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时机容易形成垄断:第一个时机,是行业刚刚兴起的时候。此时,资源很少,不管是技术、产品还是市场都很狭窄,少数人抢占先机,拥有了该产品和服务的技术、市场,这便形成了垄断。在这种垄断情况下,企业凭借其产品和服务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第二个时机,是自由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进入到高级竞争阶段时期。”

 回顾中国啤酒业的发展历程,该专家分析指出,中国啤酒行业也同样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特别是外国资本二次抢滩中国,以资本为背景,扛着资本大旗,走资本垄断的道路。这个资本在进入的同时,就带有一定的策略。这是由于外国资本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失败的,当时,它们是以产品和品牌为旗帜的,例如朝日、嘉士伯等,结果中国的消费者不买帐,可以说,外资首次抢滩中国是一败涂地。这期间,中国啤酒行业蓬勃发展,外国资本再次看好中国啤酒的大市场,因此,吸取了教训,改变了策略,携资本二次抢滩中国。这也把中国的啤酒行业由第一阶段的价格竞争推向第二个阶段资本竞争。

  对于这期间中国啤酒业的发展状态,该专家指出:“中国啤酒行业既蓬勃发展又生产过剩,也就是说,生产增长远远大于消费增长。因此,当国外资本大举入侵的时候,其市场竞争更加趋向‘无序’。特别是进入2007年,中国啤酒行业产生了明显的垄断,其垄断形式分为三种:资本垄断、品牌垄断和市场垄断。”

颇具绅士风度的资本垄断
  如今,中国的啤酒行业已越来越被大资本所看好,尤其是国外资本。

  谈及资本垄断,烟台啤酒朝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新章说:“作为啤酒行业的经营者,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资本实力的重要性。例如,最近颇受业界关注的英博收购AB一事,其资本实力的雄厚程度,简直到了不可想象的地步。包括青啤、燕啤甚至华润,都面临外国资本强有力的冲击。可以说,资本垄断是最彻底的垄断、最有实力的垄断、最可怕的垄断。”

  2005年4月,AB公司对青岛啤酒的持股权从5%增至27%,而青啤第一大股东青岛市国资委股权为30.6%。

  期间,青岛啤酒与AB公司签署了一份投资协议:AB公司在持有青岛啤酒27%的股份之后,将不再收购更多的股份;同时,AB公司还承诺将7%的投票表决权转让给青岛市国资委。

  但现在,英博的出现给青啤带来了很多变数。

  英博收购AB后,英博公司不仅占据全球25%的啤酒市场份额,同时也顺理成章地接管了AB公司的27%青岛啤酒股权,距第一大股东青岛啤酒集团仅相差3.56%。另外,此前青岛啤酒与AB签属的“不得增持青岛啤酒股权”等协议也将就此丧失法律效力。有专家认为,英博中止上述“君子协议”并不存在法律障碍,“从理论上讲,英博存在控股青啤的可能。”

  由此可见,资本垄断的威力势不可挡,而且这种垄断带有很大的不可预知性,防范的难度相当大。

  几年前,有专家曾说:不久的将来,中国啤酒行业将成为国外品牌的加工厂。事实上,现在,中国啤酒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外啤酒品牌的加工厂,已经沦为国外强有力资本的奴隶了。

  其实,垄断如果只是单纯的市场规律,也并不可怕。垄断一旦和资本结合在一起,将极有可能对社会产生不安定的因素。

 针对英博收购AB一事,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从表面上看,它只是一种资本层面的联合,对普通老百姓可能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实质上,它跟中国啤酒行业有着很大的关系。有几个数字可以表明中国啤酒行业的重要性:2007年,中国啤酒产量达3921万千升,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成为世界上啤酒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中国有13亿人口,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民,这对于大众化消费品的啤酒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巨大的消费市场。”

  “如果现在继续允许国外资本在国内啤酒行业垄断下去的话,整个行业的游戏规则将被打破。当一个国家、一个行业的主管部门不再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时,那其将永远受制于人,这是很可怕和很无奈的。”该专家不无担忧地说。

  中国之所以要加入WTO,就是因为如果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你就没有发言权,就不能成为游戏规则的制订者;而如果你不是游戏规则的制订者,那你势必会成为永远的受害者。

  该专家进一步分析:“之前,华润集团涉足啤酒行业时,人们都很诧异。作为实力强大的华润集团,其辖下任何一个产业都比微利的啤酒行业要赚钱,为何非要涉足这利润率低的啤酒行业?以2006年为例,华润啤酒率先突破500万千升,每千升利润仅为30元。现在看来,华润并不是着眼于一时的利润,而是认清了资本垄断的可怕后果,因此毅然担负起了拯救中国啤酒行业的重任。”

  但如今,我国三大国有啤酒品牌的华润、青啤、燕啤,在国外强势资本的大举进犯下,自身资本的弱势已暴露出来。近日英博收购AB一事,就让青啤的股权受到威胁,由此可见,中国的啤酒产业正在经受着被外资强大整合的考验。这应该引起全行业的重视和警醒。

不符合中国国情的品牌垄断
  品牌,是经过长期塑造的、被牢牢印在消费者脑海里的一个产品符号。

 说到品牌垄断,其背后的实质还是资本垄断。郭新章说:“我个人认为,品牌垄断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因为它违背了中国的国情。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960万平方公里,56个民族,13亿人口。对所有的消费品来说,中国消费者都有着很强的需求差异性。因此,想由一个牌子或几个牌子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可能性不大,而且这也违背了产品的销售规律。”

  2007年10月,青岛啤酒曾调整过策略,进行了两项改革:一是品牌瘦身战略,由“3+1”(即青啤+山水、崂山、汉斯)改为“1+1”(即青啤+山水);二是管理瘦身战略,即将原来的事业部制改为营销中心。由此也可以看出,啤酒行业推进品牌垄断化的趋势。

  尽管现在,包括青啤、燕啤和雪花的大型国内企业和国外资本都是在依靠资本开路,但同时,他们也在用自己的品牌开拓市场,意图实现品牌垄断,进而统领整个行业。不过,一个品牌或是几个品牌一统“中国”都是不太可能的,也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

最为卑劣的市场垄断
 市场垄断的实质是先买市场,再买消费者。有关专家认为,它是三种垄断方式中最低级,也是最蛮横的一种垄断。

 所谓市场垄断,就是抢地方,画地为牢。这些年来,啤酒行业愈演愈烈的“以暴制暴”行为,就是最明显的市场垄断的恶果。垄断者和被垄断者相互制约,最终双方都成为受害者。

 现实中,厂家欲买断某个市场或终端,势必要拿出资金来“收买”当地的经销商。而对于经销商来说,产品还没卖出去就先得到了收益,自然乐得接收。这样做对企业的伤害却是致命的。现实中,大品牌为买断市场而伤害区域品牌的例子比比皆是。

 郭新章举例说明:2008年上半年,由于雪花啤酒在烟威地区买店进驻,导致烟台啤酒损失了4000千升的市场份额,费用增加1200万元。但与此同时,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也远远超过1200万元,甚至是1200万元的3倍、4倍。这就是市场垄断下企业间不正当竞争所付出的代价——损人不利己。这样的行为,结果是没有赢家的。

 而作为企业,尤其是中小型区域企业,要想在自己的区域市场里继续生存下去,在面对来自强势品牌的垄断行为时,就只有不择手段地抵御“外敌”。由此,啤酒行业的暴力事件也愈演愈烈。

  纵观中国的啤酒行业,目前已经走入了市场规律中的垄断阶段。而垄断,尤其是资本垄断,应该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因为资本垄断一旦把握不好,对行业来说,将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而品牌垄断,则违背了目前中国的国情;市场垄断,更是一种恶性的、低级的不正当的竞争,应当采取措施加以制止。

 不过,对已于8月1日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专家指出,《反垄断法》的实施,有助于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打击垄断行为,同时,也有助于让近些年来疯狂进行兼并、收购的啤酒行业回归理性,冷静地思考如何在有序竞争的游戏规则中,开拓自己的市场,打造自己的品牌,实现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对进入垄断阶段的啤酒行业来说,短期内还很难显现出成效。况且啤酒业不属于限制发展产业,各地的大肆兼并、收购行为很难得到有效地调控,阻止中国啤酒业的“垄断”进程。

 由此看来,要消除啤酒行业的垄断行为不是短时间可以实现的,也不是一部《反垄断法》的实施所能彻底解决的。作为啤酒行业的从业人员,郭新章由衷地表示:“希望国内的啤酒企业能以整个行业的大局为重,在公平竞争中共促我国啤酒行业蓬勃发展。”
恋雨丫头 发表于 2009-3-22 22:12:06 显示全部楼层

Re:三大垄断困扰啤酒业

来支持一下!,很不错,非常好,对,就应该这样,呵呵,做人要厚道!,我赞赏你的观点。,支持狂顶!
avorme 发表于 2009-3-28 22:37:28 显示全部楼层

Re:三大垄断困扰啤酒业

来支持一下!,很不错,非常好,对,就应该这样,呵呵,做人要厚道!,我赞赏你的观点。,支持狂顶!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