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启左侧

让耐克逼出来的民族企业

[复制链接]

让耐克逼出来的民族企业

发表于 2008-8-6 13:37:34 阅读模式 倒序浏览
1588 1 查看全部
匹克:被耐克逼出来的民族运动品牌  许景南:塑造国际品牌带动内外销   NIKE公司1984年在泉州办鞋厂,经过商谈,匹克的前身成为NIKE在泉州的加工厂。
  “逼”出来的外销
  就在我们鞋厂刚办起来时,NIKE却要将厂搬迁至莆田,难题这就来了。当时为是否不依托NIKE自己办厂争议很大,但也有很多朋友给我鼓励。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最后决定,开办运动鞋厂。
  当时一双运动鞋一般要70元至100元,而当时国内的月工资平均才50元左右。不过运动鞋在国际市场上很流行,所以我们找朋友帮忙,寻来外销客户,做起了外销。

  挺过来的品牌
  1989年,匹克正式成立。次年,我们就决定自创品牌,当时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判断未来市场是品牌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东西就没有人去买;二是品牌的舞台很大,它为展示我们一生的价值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够创造一个品牌,那就可以满足了。
  1991年时,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匹克创牌碰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当时要面对的一大困难是,要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到全国各地去开店,去拓展品牌形象扩大影响。
  创牌过程中,我们认识到网络的重要性,把员工培训了一年后就派向全国各地的办事处。办事处的主要职能是服务各大商场。不过,要大商场配合我们创牌,在当时的情形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大商场都有它一套自身的管理方式,我们只能服从他,而不是他来服务我们。当时匹克在全国有20多个办事处,却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式。
  高增长中的危机
  尽管面临的问题不少,但匹克从1991年到1993年很快就成长起来了,每年都是以100%的速度在增长。这一高速发展,得益于创品牌的效应,只是当时公司高层大部分在刚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而已。因此,尽管企业发展很快,却没有对办事处作出更好的调整。比如一度实施的承包制,虽说好了赚钱、亏本都靠自己,但由于二十几个办事处都归公司所有,实际上是赚钱有他、亏钱亏公司的。
  随后,全国市场经济已经逐步形成,各地都有鞋业批发市场。到了1995年时,这些办事处出现了大量的问题,比如办事处占用公司大量的流动资金,他们把资金拿去做其他用途。
  正是这些潜伏在企业高速发展中的危机,导致公司在创牌计划的第四年,必须停下来调整管理方面的问题,这也就是匹克一度停滞不前的重要原因。
  调整是有代价的,每调整一个办事处,一是市场损失,二是追加库存。形象地说是,原先投入的100元,实际拿不回10元的本钱。
  到了1998年,我们基本上把全部的办事处都调整过来了,全改成经销商的形式。经销商的责任是比较清楚的,我们授给他们品牌的经营许可权。

  新一代挑大梁
  1998年,匹克开始比较系统地运作品牌。我们赞助了篮球甲级联赛,赞助国家队和省队,建立起篮球装备的形象优势。
  后来,我的两个儿子从大学毕业回来,增强了公司的管理力量。特别是我大儿子志华,2001年从四川大学毕业回到公司。他当时读电子工程系,很多人劝我说让他到外面锻炼一下再进来,但我这边刚好缺人,所以我还是动员他回来帮忙,只是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认同匹克的宗旨。二儿子从华大毕业回来,他也分管了一些,这样公司在管理力量上就壮实了。
  寄托于原来的信誉基础,虽然匹克一度发展非常缓慢,但是信誉保持得非常好。我们没有一笔货款是有争议的,这为下一轮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从2001年开始,公司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现在还在高速增长。
冬日的阳光 发表于 2012-3-7 22:13:27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分享,O(∩_∩)O~
游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快速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销售论坛|销售网简洁版|手机版|小黑屋|没业绩,就找销售网! ( 鲁ICP备2020047930号 )

Copyright © 2001-2024, xiaoshou.cn销售网